泰仓号 高考教育相关分享 山西省高考人数2022:2022年山西省高考人数

山西省高考人数2022:2022年山西省高考人数

2022年山西省高考人数

山西省2022高考报名人数33.7万人,其中高职单招、体育单招等录取4万人左右,实际参加高考29.6万人。这其中文科考生10.4万人,理科考生19.2万人(文理科考生没有官宣,以上数据仅供参考),本文重点对参加高考的文理科考生(共计29.6万人)进行统计、分析。

一、考试前注意事项

1.事先准备好必备的考试用品

包括:身份证、准考证、黑色签字笔、2B铅笔、橡皮擦、尺子等,并且最好准备至少2份,避免因为用品损坏而影响到考试发挥,用一个透明的袋子,讲所有用品放置其中,并随身携带。

2.高考前的饮食

高考前的饮食问题应该是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,家长总是调样的给考生做吃的。其实高考不需要在饮食有太大的变化,特别的东西反而不利于消化吸收,可能引起肠胃紊乱,甚至不消化拉肚子。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,健康卫生,符合平常的饮食习惯就行。

3.调整作息时间

为了在高考时能够有更好的发挥,更好的适应高考时间,在考前的一段时间,可以按照高考时段的时间安排作息,调整生物钟,这样可以帮*生在考试时大脑最为活跃。

4.考试期间穿着

衣服不要过于鲜艳或特殊,以免引起其他考生或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,可能会带来压力,影响考试发挥。尽量穿着轻松,*紧身衣,高考都为夏季,气温比较高,紧身衣容易出汗,会不舒服,影响考试心情平静。

5.适当心理调节,缓解焦虑

高考将至,不少考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,甚至出现身体不适,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考前焦虑所引发的。针对这种情况,建议考生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:

首先,积极的心理暗示,要有充分的自信,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,给自己减压,把高考视为一种常态考试;其次,适当的轻松锻炼,例如散步或伸展运动,但一定要避免篮球、足球等剧烈的运动,避免身体伤害和太过疲劳;最后,作为家长要不断地鼓励考生,给予考生自信。

6.提前熟悉考点

提前一天“探路”,规划好去考点的*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,记录从出发点到达考点所需的时间。到达考点后,找到并熟悉考场、厕所、医务室、存包处、安全出口等位置。

二、考试期间注意事项

1.调好闹钟,提前到达考场

调好闹钟,不要睡过头!(一个闹钟不够,就多准备几个!)提前出发,预留充足时间,防止路上出现塞车、车故障等突*况。到达考场后,入场前最好先去卫生间一趟,尽量保证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,考试期间不再外出上厕所。

2.尽量少喝水

由于紧张,有的学生会不自觉喝好多水。考试前和考试中尽量少喝水,减少去厕所的次数,以免影响考试。考试前如果紧张,可以尝试吃块糖、巧克力或木糖醇之类的,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。

注意:如果有携带饮用水,记得拧紧避免水晒到考卷上。

三、考试技巧

1.考前“大脑预热”

最好提前半小时左右赶到考场,适当进行学习、阅读等,以充分调动脑细胞的活力。比如:可以将平时容易遗忘的、难记的、或易错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,进考场前拿出来看一下,加深印象。

2.答题策略与心态

(1)充分利用考前几分钟

发草稿纸和答题纸后,按照*填好姓名、考号等信息,填好后记得检查,确保准确无误。发试卷后,有一小段时间是只准看题,不允许动笔答题,可以利用这个期间:一是浏览题目总体情况,做到心中有底;二是集中注意力解决前2-3题。

(2)考试不是百米冲刺,不必“抢跑”

考试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:开考铃声一响,好多考生就像百米起跑线上的选手一样,抓起笔来飞速答题。殊不知,这期间出现了好多不应该的失误。考试时不必太过焦急,按平时考试答题的节奏来,心急容易出错!

(3)先易后难,稳扎稳打

答题时先易后难,稳扎稳打。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,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!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,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,再来检查(往往时间不够),就算有时间检查,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,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的准确率比较高,除非你有很大把握。

山西高考人数2022年是33.7万人,比上年增加了2.1万人。

其中参加6月7日至8日统考的有29.6万人。全省设考点287个、考场10152个,备用考场597个,备用*考场921个。同时设置备用考点129个,备用考点中设置考场1202个。

山西高考具体考试人数情况:

山西省高考人数2022:2022年山西省高考人数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严禁浏览者根据内容形成判断与决定,浏览者所做的任何判断与决定与本文无关,本文也无任何商业盈利目的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https://www.housetc.com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